新型降水井/成都供水管井
10月3日上午,记者来到利川市柏杨镇莽莽群山之中的大水井古建筑群。雨后初晴的这座清代晚期大庄园,依山傍势,雄踞山边,周边山巅云雾升腾,如梦如幻。
大水井前留个影
“快给我来一张!”“多拍几张呀!”......古建筑群对面的公路上,游客以大水井景区为背景争相拍照。沿路而停的“车龙”中,几乎全都是“川”“渝”“鲁”“湘”等外省车牌。
从公路边顺势而下又拾级而上,踏过历经沧桑岁月的青石板路,便来到古建筑群的大门外,门楣上高悬“青莲美荫”四个大字。
进到这座古庄园,一条欧式柱廊横贯左右。庄园前院气势不凡,200平方米的院坝全用青石铺就,欧式方柱粗壮挺拔,雕琢精美,堆塑华丽。两侧吊脚雕梁画栋,可谓匠心独运,土汉结合,中西合璧。游人三五成群,他们带着各地的方言或普通话在这里“集粹”。
来自重庆渝中区的游客张国发说:“当年能建这么气派的房子,简直太‘霸道’了。”来自成都市金牛区的王玲打趣地问:“郎个叫大水井撒,都是些当年的‘豪宅’嘛!”她的话引起了游人欢笑与共同的不解。导游解答:“大水井实际就是一座李氏地主庄园,整个建筑群由李亮清庄园、李氏宗祠、李盖武庄园三部分组成,共占地2万余平方米,建筑总面积1.2万平方米,共有24个天井,174间房屋。建筑时间由明末直至1949年,先后长达300余年。而这座庄园里,同时也有一口古老的水井,大水井也因此得名。”
记者或尾随游人,听其感受;或与游人并行并赏,与其交流。采访中,记者得知他们几乎全都是来自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济南、长沙等大都市的游客。在这座浩大的庄园里,廊柱林立,天井密布,阁楼呼应,走廊互通,这些大都市的游客对精雕细刻的柱础、恢弘大气的厅堂、玲珑剔透的窗棂、古色古香的家具频频举起相机,表现出浓厚兴趣。
新型降水井/成都供水管井
大水井里觅特色
记者很好奇,这些大城市的游客,为什么却偏偏选中了小地方的小景点?来自成都市新都区工业区管委会的蓝性扬说:“全国的名胜古迹与名山大川在黄金周里游人太多太挤,观光效果其实很不好,部分游人很有必要进行分流与回避;黄金周已实施多年,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,全国知名的景点早都跑遍了,反而是一些小城市的有特色的景点,我们还没来过。”“以前知道大水井吗?是怎样确定到大水井来的?”记者接着问道。“以前也不知道,是出发前在网上搜索到的,我们从成都开车到利川,不过500多公里,所以就过来看一看。像大水井这样的人文景点,其实还是很有历史底蕴的,也很富有地方特色、民族特色,还很富有建筑艺术。”
从李氏庄园右门而出,便来到李氏宗祠。宗祠雄踞险关,易守难攻。宗祠修建于清道光26年(1846年)。整个宗祠的建筑风格仿照南方汉族的祖祠,占地6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,房屋60余间。宗祠是一座集政权、军权、族权于一体的城堡,依次布设枪炮孔108个,严密地封锁着所有的通道。到民国时期,李家的末代族长李盖武加强庄园的武装力量,练兵造枪,乃一方强梁。
在李氏宗祠里,一群来自济南的游客在城堡前留影。原来,这个旅游团是一名叫陈万富的利川人介绍来的。陈万富在济南轻骑集团工作,“他们都是我的同事,国庆长假我就介绍他们来我们家乡旅游,昨天刚去了腾龙洞。”陈万富对记者说。一名叫郭高飞的济南游客对记者感慨:“这么多年了,这个庄园还保存得这么完好,很值得参观游览。”
新型降水井/成都供水管井
出得宗祠,沿梯而下,就到了闻名的大水井。此井为自然泉井,泉水四季不涸。传说当年李家祠堂被军阀围攻,久攻不下。当初水井并不在院墙之内,有个仇恨李家的人就偷偷告诉军阀只要围住了水井就可以攻破了。军阀于是派兵围住水井,李家人断了水源。为了吸取“围祠断水”的教训,李氏家族修建起丈高的围墙,将水井围入庄园内部。即便再有匪军来攻,切断粮草供应,庄园内部也能在长达数月的围困中不至于缺水断粮。围墙建成后,主人在外面的石壁上亲书“大水井”。
清澈的古井边,游人围了几层。成都游客王玲依然是那样活跃:“景区应该给我们每个游客发个杯子撒,喝一喝这历史长河中的水嘛。”众游人一片欢笑。新型降水井/成都供水管井